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梅子熟时栀子香

林中静月下仙
2023-06-20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1,146 阅读 / 1,241 字

“过去事已过去了,未来不必预思量。只今便道即今句,梅子熟时栀子香。”这是元代石屋清珙禅师的一首著名的禅诗《山居》。诗句明白如话,诗意简单明了,但又直指人心。生活中,我们总是纠结于“过去”与“未来”,瞻前而顾后,费尽思量、劳神悴形,却偏偏疏忽、忘却了眼前实实在在的“只今”。

南宋朱敦儒有一首《西江月》词云:“日日酒杯深满,朝朝小圃花开。自歌自舞自开怀,且喜无拘无碍。  青史几番春梦,黄泉多少奇才。不须计较与安排,领取而今现在。”“不须计较与安排,领取而今现在”和“只今便道即今句”,词句虽然不同,但意思却颇为相近。

诚然,生命由无数的刹那组成,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,不是过去,也不是未来,而是现在。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“不须计较与安排”,未来的还没有到来,也“不必预思量”,最为紧要的,是“领取而今现在”,不悲过去,不忧将来,活在此刻,把握当下,努力把眼前该做的事情做好,别再留下更多的遗憾。

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在《飞鸟集》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,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。”人不能生活和沉湎在对过去的记忆里。与其再为那些已经失去的过往而感伤,还不如重新背上行囊继续去寻觅“诗和远方”。

生活的喜乐,是安于当下的泰然。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在烦恼中跌跌撞撞的经过。要领悟生命,就要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因缘际会、纷繁复杂的种种坎坷,用淡然的心态去打量,用超脱的智慧去跨越,冷静、客观地面对那些曾经如影随形、不期而遇的烦恼。

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”那些是非成败、得失烦恼,不过是人生长河里随时泛起的最平凡、最习见的几圈涟漪和几朵浪花而已,即使再多,也会稍纵即逝。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,善待生活,随时随地保持心灵的宁静,用随遇而安、得失随缘的心态,去享受“来得及”握住的每一个当下。

作家王蒙说:“不论什么大人物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危机,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来不发生危机的人,而是发生了危机能咬着牙挺过去的人。”每个人都在烦恼的奚落下承担着生命的沉重,没有人是天生的洒脱,只不过是从烦恼里逐渐学会了释然,学会了坚强,学会了随缘。正是生命中的烦恼,磨练和成就了心地的宽阔。

《维摩诘经》中说:“烦恼即菩提。”意思是,解脱了烦恼的困惑,便能到达觉醒和智慧的彼岸。须知,切近生活,体悟自然,回归本真,才是真正的觉醒之道。

“梅子熟时栀子香”,初夏时节,梅子自然成熟,栀子自然芬芳。由“栀子香”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“木樨香”。据禅宗文集《五灯会元·卷十七》记载,太史黄庭坚曾问禅于黄龙寺禅师晦堂和尚,晦堂笑而不答,顾左右而言他。当时秋天的山中岩桂盛放,禅师问黄庭坚:“你闻到这桂花香了吗?”黄庭坚答:“闻到了。”禅师说:“吾无隐乎尔!”意思是说,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、卖什么关子啊!黄庭坚毕竟是黄庭坚,他瞬间就领悟了究竟什么是禅理。

禅理是不落言筌的,它原本就不在他处;禅理是“无隐”的,它无处不在,如初夏的栀子花香、秋天的木樨花香,只要你静心感受,悉心品味,就能随时随地收获它们的芬芳。

0

评论区